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23-02-03

【字号:

分享:

 

盖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六年十月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发展主要成就

二、“十三五”发展环境

三、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第三章  加快对接融入  拓展发展空间

一、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

二、大力实施“五大板块”空间战略

三、有效提升空间利用效率

第四章  打造临港工业体系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大力发展四大产业集群

二、着力培育新兴产业

三、提高园区建设水平

四、加强安全生产

第五章  发挥现代物流引领作用  构筑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二、着力培育总部经济

三、加快发展旅游业

四、完善生活性服务业

五、提升生产性服务业

六、推动“互联网+服务业”发展

第六章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加快发展特色农业

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三、加快发展品牌农业

四、推动农业创新发展

五、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第七章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一、构建发展新体制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第八章  加快社会建设  增进人民福祉

一、加快建设就业创业扶持体系

二、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

三、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四、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五、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六、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七、加强公共安全重点领域监管 49

第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宜居宜业美丽盖州

一、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二、推进生态市创建工程

三、强化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四、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五、注重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

六、提高环境监测预警能力

第十章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一、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

二、推进新型城市建设

三、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五、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二、加强政策保障

三、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四、落实规划监督考评

五、强化规划宣传工作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发展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盖州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妥善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主动适应新常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方面工作,较好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盖州振兴发展的新篇章,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6.7亿元,年均增长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7.7亿元,年均增长11.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7.5亿元,年均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1.5亿元,年均增长10.1%。人均生产总值2.8万元,年均增长8.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1亿元,年均增长3.5%。

——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产业结构渐趋合理,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9.2:39.4:41.4。民营经济成长迅速,占工业产值比重达9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6.4个百分点。石油化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更为明显,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取得新进展。园区建设有效推进,仙人岛能源化工区由投入期进入贡献期,继续引领全市经济发展;北海新区获批国家级海洋公园,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发展潜力逐步显现。重点引进并陆续投产了中海沥青(营口)、康辉石化、中海油营口天然气液化厂、辽宁绿地国丰清洁燃料、中丝辽化、高威(辽宁)铜业等项目,初步形成了大型企业规模化、小型企业专业化的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行政审批制度、财税金融以及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改革红利的释放效应持续增强。依托“五大板块”开发建设,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广泛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外贸出口总额累计实现7.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实现4.5亿美元。

——民生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2015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73元,年均增长10.9%,居民收入增速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7%,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保障范围与保障标准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40平方米和30平方米。人均期望寿命超过76岁。基础教育发展成绩显著,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1%,新建、扩建学校约20所。医疗设施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新建改建公立医院4家,建成乡镇卫生院13所。文化设施继续提档扩面,建成乡镇文体活动中心17个、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102个。

——新型城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2015年末,城镇化率达到43.6%,比2010年提高12个百分点。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052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336.8公里,形成了高速公路与国省干线纵横贯通、城乡公路紧密衔接、村屯公路不断延伸的公路网络布局。新增变电站3座、供电能力80万千伏安。建设人防工程13271平方米。新增、更新公交车108辆,新辟公交线路2条。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达标率93%,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达标率100%。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6万吨,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65%,污水处理率达到86.84%,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8.15%。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基本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新增绿化面积75.2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62.1%和38.7%,分别提高0.4和1.1个百分点。全市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65%以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成3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

总体来看,“十二五”时期是盖州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历史阶段,较好的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但部分预期性规划指标没有实现,主要原因:一是规划编制之初,正处于经济周期的波峰阶段,部分指标设定偏高。二是规划执行过程中,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是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三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发展方向和支持重点发生变化。四是主动转变发展理念,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夯实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表1  “十二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二五”期末

2015年

目标值

年均增长(%)

完成

年均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700

34

196.7

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96953

34.6

28142

8.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717

35

146.9

-1.7

地区财政收入

亿元

58.5

40

32.0

-0.2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

45.7

40

10.1

3.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98

20

73.6

13.5

旅游业总收入

亿元

50

5.9

28

13.2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

%

6:56:38

19.2:39.4:41.4

城镇化率

%

44.6

/

43.6

/

中心城区人口占全市人口比重

%

44

/

45.7

/

引进外资

万美元

4000

40

45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800

16

12773

10.9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8

/

2.9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3.3

/

3.3

/

人口自然增长率

1.8

/

-0.4

/

森林覆盖率

%

69

/

62.1

/

化学需氧量排放

10298.2

-2.2

9941.9

/

二氧化硫排放

1875.3

-1.3

1954.4

/

氨氮排放

863.2

-2.6

863.2

/

氮氧化物排放

429.4

-1.9

434.6

/

 

 

二、“十三五”发展环境

从全球看,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不稳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的脆弱性和不平衡性进一步显现,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发达经济体经济运行分化加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风险和挑战不断集聚,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竞争更加激烈,世界科技孕育着新的突破,新兴技术、新兴市场、新兴领域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国际分工呈现一系列新特点。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稳步提升,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步伐不断加快。

从国内看,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当前,尽管面临经济放缓、消化产能过剩任务繁重、内生动力不足等困难,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从辽宁看,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同步实施,辽宁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四个着力”为根本遵循,多策并举推动结构优化,走出一条体现时代特征、具有辽宁特色、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新路。“十三五”期间,打赢老工业基地爬坡过坎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建成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

从盖州看,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双重叠加区域,经过“十二五”时期的不懈努力,全市“五大板块”多点支撑、多点开发的空间格局全面拉开,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开工、投产,一批新兴产业项目逐步入驻。加之,全市干部群众思想逐步解放、信心不断坚定、干劲愈发倍增,为“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面临的主要挑战

“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经验弥足珍贵,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与新形势和新要求相比,盖州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系列挑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园区聚集作用尚未有效发挥,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较低,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产业业态比较单一,粗放型工业企业比重偏多,成套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产业集群亟待培育;城镇建设欠账较多,城市管网建设滞后,生态环境设施规划建设严重不足,城市承载能力亟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创新型人才相对缺乏,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

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十三五”时期加以重点突破。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遵循“四个着力”要求,紧紧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抢抓国家新一轮东北振兴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机遇,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主线,以“五大板块”开发建设为支撑,着力实施“以港兴市、产业升级、城市转型”三大战略,确保经济实实在在增长,确保民生更加改善、社会更加和谐进步,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二、基本原则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按照问题导向、底线思维的原则,以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释放发展活力。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放宽政策,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培育新主体、新产业、新产品、新优势,以新理念、新办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城乡一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农村地区发展基础。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富市、绿色富民,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市场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合理划定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海洋空间。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循环经济、绿色制造,积极引导清洁生产、文明生活、节约消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对接融入,开放发展。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韩自贸区建设的机遇,加快实施对接融入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积极融入营口市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提高外贸依存度,树立外贸品牌,改善外贸环境,加强便利化程度。坚持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吸引外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培育以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建设新型外贸基地。

民生改善,共享发展。坚持民本、民生、民富的发展理念,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使经济结构与收入结构同步优化、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提升、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更趋一致。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低于营口市平均水平,力争走在各县区前列,加快建设实力盖州、活力盖州、美丽盖州、幸福盖州、和谐盖州和法治盖州,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具体目标如下:

——建设实力盖州。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8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比2010年翻一番;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4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年均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5:41:44,工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

——建设活力盖州。市场机制更趋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形成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切实提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以及区域合作切实增强,外贸出口份额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建设美丽盖州。依托自然、历史、文化、产业等特色优势,积极推进盖州、北海一体化发展,着力抓好新城、新市镇开发建设,逐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应能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投入稳步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消减达到国家、省、市控制要求,建设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的生态城市。

——建设幸福盖州。加大富民惠民力度,实施好民生工程建设。加速提高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力争到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000元,年均增长8.5%左右,国家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8%,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建设和谐盖州。积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持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均公共文体设施增量投入超过营口市平均水平。加快推进社会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

——建设法治盖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市民法律素质和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强化队伍建设管理,积极开展公益性法律服务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表2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年

2020年规划

备注

完成

同比增长(%)

目标值

年均增长(%)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196.7

3.8

280

8

预期性指标

人均GDP

万元

2.8

4.3

3.9

6.9

预期性指标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

10.1

-8.2

14.2

7

预期性指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46.9

-11.8

196.6

6

预期性指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73.6

8.4

/

高于营口市平均水平

预期性指标

出口总额

亿美元

1.8

-12.3

/

高于营口市平均水平

预期性指标

结构调整

城镇化率

%

43.6

/

50

/

预期性指标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0.3

/

1.5

/

约束性指标

三次产业结构占比


19.2:39.4:41.4

15:41:44

预期性指标

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

-0.4

/

2.8

/

约束性指标

农村常住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

12773

8

19000

8.5

预期性指标

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

%

75

/

80

/

约束性指标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

%

99.1

/

100

/

约束性指标

农村居民文化娱乐服务

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

%

1.7

/

2

/

预期性指标

社会和谐

五年累计新增

城镇就业人数

万人

3.3

/

3.3

/

预期性指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

%

2.9

/

3

/

约束性指标

生态环境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

基本完成

达到国

家、省

市要求

/

约束性指标

空气质量优良率

%

70

/

/

约束性指标

 

 

第三章  加快对接融入  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跳出盖州看盖州,全面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牢牢抓住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一体化发展机遇,统筹推进“五大板块”一体化发展,有效提高开发效率、拓展发展空间,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空间开发格局。

一、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

全面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借助丹锡高速公路和苏满欧铁路,锲入蒙东延边经济带,发展对蒙古国、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贸往来,对接融入中俄蒙经济走廊。利用京哈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有效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利用沈大高速公路、沈大铁路,加强与东北腹地产业互动。

牢牢抓住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一体化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新一轮东北振兴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机遇,对接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体制机制,加快转型发展。加强与大连、丹东的联系,利用营口的金融、信息、旅游及技术研究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城市间产业协作,创新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盖州在区域战略中的地位。

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充分利用营口港作为东北最大货运港优势,借势发展。抓住营口港码头仓储资源少的机遇,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科学开发离岸资源,实现码头仓储离岸化,将港口仓储北移盖州,提高盖州物流的仓储量。通过交通路网衔接、产业对接、政策优惠等措施,吸引临港产业及其延伸产业链企业入驻。

二、大力实施“五大板块”空间战略

以“五大板块”为空间载体,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及相关规划要求,结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科学布局重大投资项目,引导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积极、合理、有序开发空间。

仙人岛能源化工区。以园区智能化为目标,以石化产业为主导,以港口物流为牵引,以滨海旅游为特色,将仙人岛打造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新港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生态型的新城镇、沈阳经济区精细化工产业的新基地。

北海新区。以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为依托,构筑三大板块新格局,即现代商贸高端商住,人文旅游医疗养老,新材料、磁技术应用及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产业。全力打造宜居、宜游、宜商的北方新型科技智慧生态新城。

盖州文化古城区。按照“盖北一体、新老同城”的发展思路,科学统筹规划新老城区发展建设。在推进文化古城区保护与提升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提升,充分挖掘、放大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

双台温泉旅游度假区。强化温泉资源保护和管理,确保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以温泉度假、生态观光、休闲养生为重点的旅游产业,建设高品质的旅游度假及疗养康体中心,全力打造温泉旅游品牌,建设“中国北方最佳温泉城”。

东部农业生态经济区。坚持产业开发和生态建设并重,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突破口,打造绿色农产品和生态农业旅游品牌,建设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

三、有效提升空间利用效率

按照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要求,空间开发与保护并重,将全市划分为城镇、农业、生态和海洋四类空间,通过四类空间的合理布局,形成统领盖州发展全局的规划蓝图。

城镇空间。合理确定城市边界。合理设定不同功能区土地开发利用的容积率、绿化率、地面渗透率,建设紧凑型城市。加强城市规划“三区四线” (三区:禁建区、限建区、宜建区。四线:绿线—绿地、蓝线—河海湖泊、黄线—高压走廊市政设施和紫线—文物保护区)管理,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杜绝大拆大建。

农业空间。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保护独特田园风光,确保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生态空间。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河流、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坚守生态红线,巩固现有园地、林地的改造成果,保护河流、滩涂和自然保护区。

海洋空间。按照海陆统筹、因地制宜、效益综合的原则,有效衔接海洋功能区划、岸线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岸线利用现状、景观生态价值、开发利用承载能力等因素,划分为严格保护、适度利用、优化利用三类。

 

 

 

 

 

 

 

 

 

 

 

 

 

 

 

 

 

 

 

 

 

第四章  打造临港工业体系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提升发展质量为核心,加速构建新型临港工业体系,重点抓好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轻纺服装四大主导产业,着力培育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到2020年,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4.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0 户。

一、大力发展四大产业集群

依托盖州临港优势和已有产业基础,走规模化、链条式的发展之路,加快壮大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和轻纺服装等四大产业集群。

石油化工。发挥沿海优势,以原油码头港区建设为支点,提高石油深加工能力,延长石油化工产业链,壮大提升石油化工产业和炼化一体化水平,加快建设中海油高粘度润滑油项目即扩产项目、康辉石化聚酯扩产项目、绿地国丰电极焦项目、华威聚酰亚胺项目、中海石化DCC项目以及辽宁鼎铭化工物流项目、中丝辽宁液体化学品物流扩产项目等重大项目,建成以石化为龙头、以高分子新材料为主导的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临港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到2020年,石化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装备制造。继续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同类企业整合,积极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增强协作配套能力。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盖州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高威(辽宁)铜业建成投产,积极引进高导热铜合金引线框架、高强高导绿色无铅新型铜合金等相关产业,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以营口压铸业、营口华润为汽车零部件的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汽车发电机、汽车起动机外壳市场占有率,发展壮大高铁零部件、汽车电动转向助力器、大型精密压铸件、伺服电机总成等产品市场,加快技术改造,提升精加工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高硅铝合金无缸套发动机缸体项目,加快对接国际市场和全球知名汽车生产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投入力度,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以营口特殊钢锻造有限责任公司深海采油装备核心(采油树)系列部件项目为牵动,大力发展船舶配件、海洋石油及作业平台配件等海洋装备制造业。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78亿元。

新型建材。以产品差异化为立足点,以市场营销为基础,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积极顺应国家产业发展趋势,重点支持天禹塑胶、名臣新型建筑材料、建华管桩等骨干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和营销力度,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到2020年,新型建材业产值达到38.8亿元。

轻纺服装。瞄准国际市场,大力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依托沙岗镇现有服装产业集群和榜式堡镇、暖泉镇丝绢产业、太阳升街道办事处闫峪村制鞋产业基础,积极推进永进服装和昇晟鞋业等企业扩大规模。充分发挥营口朗时多丝绢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对现有企业和产品进行专业化整合,逐步形成柞蚕养殖、缫丝、纺织、印染、成品加工、销售一条龙,提升市场竞争力,把丝绢产业打造成盖州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把轻纺服装业培育成为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到2020年,轻纺服装产业产值达到36.8亿元。

二、着力培育新兴产业

新能源产业。以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为目标,以优化能源利用方式和新能源技术开发应用为重点,以新能源项目为抓手,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坚持扶持与引进并举积极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华能盖州九寨镇40MW光伏发电项目,积极培育壮大光伏产业链,着力构建特色化光伏产业集群;以双台镇思拉堡温泉小镇为中心,以虹溪谷温泉旅游度假区、营口奕丰北方温泉城等大项目为龙头,大力发展地热温泉、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现代旅游服务业。加速农村沼气示范工程实施,建设农村沼气能源技术研发基地,推进沼气产业发展。推广东城农民村户用沼气能源项目“集中建池、统一管理、分户有偿使用”经验,建设农村沼气服务站,加强沼气池技术服务,促进农村沼气迅猛发展。加快开发建设一批农村秸秆气化、垃圾发电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大力开发新能源装备和应用的高新技术项目。

新材料产业。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为重点,积极引进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产业项目。大力开发生产节能环保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建材产品。加快推进营口市荣兴达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氟化镁光学镀膜材料项目建成投产,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三、提高园区建设水平

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重点,立足园区的各自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经济基础,推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重点企业向特定功能园区集中,形成聚集发展、错位发展的工业化格局。

明确园区产业分工。仙人岛能源化工区重点发展油品加工、精细化工、改性树脂、新材料等,形成产业链条,拉动相关项目,形成原油加工、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和生物质能源五大核心产品,打造高附加值的石化产业集群。对接“一带一路”倡议”,谋划建设石油贸易基地。北海新城区产业园区依托中科院稀土永磁研究中心、中科院磁技术工业园等优势,加快推进科技孵化园项目和汽车部件园项目建设,着力培育新材料、磁技术应用及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产业。盖州经济开发区整合发展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铝塑加工、通讯电缆、工程塑料、耐火材料深加工、冶金制造、农产品深加工、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加强园区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完善现有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园区建设水平,提高园区承载能力,确保签约项目尽早入驻。抓好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完成天然气管网、干道、供排水管网和通信线路建设。积极推进园区废水废渣统一收集、统一管理、统一处理,探索能源合同管理制。强化园区软环境建设,提高管理机构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政策透明度。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加强园区公共平台建设等以吸引投资者。

专栏1  工业重点项目

中海石化(营口)有限公司700万吨/年DCC项目

总投资236亿元,占地4050亩。建设原料预处理、溶剂脱沥青、灵活焦化、加氢裂化、干气制氢、连续重整、蜡油加氢、催化裂解、气体分馏、MTBE、石脑油加氢等16套装置。

辽宁绿地国丰清洁燃料有限公司500万吨/年沥青及其配套项目

总投资200亿元,主要建设500万吨/年沥青、50万吨/年润滑油、150万吨/年CPP装置等,打造全国最大的各种型号润滑油生产基地。

高威(辽宁)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铜线材、铜杆研制、加工项目

总投资9.9亿元,占地面积1074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办公楼、厂房、宿舍等。

营口华润有色金属制造有限公司高硅铝合金无缸套发动机缸体项目

总投资9.4亿元,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建成生产线4条,形成年产200万台缸体生产能力。

 

四、加强安全生产

加快安全生产监管“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建设。依托营口市安全生产监管“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海量信息资源、采用数据挖掘、云服务等手段,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安全决策、智能预测预警、应急救援指挥等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撑,实现信息化与安全生产工作深度融合。

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围绕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不断提升高危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依法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企业。

强化安全科技支撑,优化产业布局。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领域常态化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淘汰落后装备和工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逐步完善化工等行业产业安全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发挥工业园区的功能优势,有序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域内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

深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落实“五级五覆盖”,理顺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属地监管的关系,依据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划定责任边界,构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形成“职责清晰、统筹协调、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行企业“五落实五到位”,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形成安全生产工作“网格化”管理模式。

 

第五章  发挥现代物流引领作用 构筑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发挥现代物流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促进互联网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双轮驱动,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到2020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22.5亿元,现代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产业竞争能力和对经济的贡献能力不断增强。

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构筑多元化的现代物流发展格局。依托港口、交通优势,加强对各种物流功能、物流要素的整合,改善物流环境,降低物流成本,培育、引进物流企业,形成海运、铁路、公路多式联运的运输体系。特别是大力发展港航物流、高端物流业。充分发挥物流业的集聚引领作用,为全市特色产业和各专业市场的发展提供支撑。

深化物流园区建设,形成“南北两翼带动、中部发展崛起”的物流园区发展态势。整合仙人岛临港物流园区和西海中顺物流园区,打造省级现代物流示范园区。仙人岛临港物流园区依托30万吨原油码头和原油、成品油罐区,以化工物流为重点,力争“十三五”期末达到千万吨的仓储能力、千万吨的化工物流能力。中顺物流园区以水产品、水果物流为重点,与盖州特色产业联动发展。以沙岗、团山物流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北海新区物流中心,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展物流服务空间。

促进商贸与物流融合发展,着力推进专业市场与物流联动发展。依托盖州特色资源优势,规划建设海产品、水果产品、绒山羊和柞蚕专业市场,并在专业市场集中区域建设物流基地,调动物流资源为专业市场走向东北、京津冀、蒙东延边经济带等国内区域和韩国、东南亚、蒙古、俄罗斯等国外区域服务。积极发展与专业市场相关的货物运输和进出口货物代理、会计及税务代理、进出口分销服务等行业,推进专业市场和现代物流中介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工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依托工业基础优势,积极引导工业企业释放物流业务,培育和引进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企业提供加工、仓储、配送、物流信息等服务,以辽南中顺物流为依托,发展农产品、海产品的产品溯源和冷链物流,为盖州水果、蔬菜、水产品、活畜等扩大市场范围、保证输出质量提供坚实的物流支撑。

培育壮大物流经营主体。支持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统一配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第三方物流服务领域,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共同配送,引导生产企业分离或外包物流业务,推动内部物流社会化。支持物流企业拓展服务网络和服务功能,提高物流专业化水平。培育壮大本土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

 

 

 

 

专栏2  物流业重点项目

中丝辽宁液体化学品物流项目

总投资8亿元,占地面积245.9亩,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建设储罐60座,库容23万立方米;库区主要从事液体化工品和油品贮存经营及物流服务,周转量230万吨/年。

辽宁中顺冷链物流盖州园区项目

项目总投资30亿元,占地面积1600亩,建筑面积42.3万平方米,8个大型交易大厅13.5万平方米,商业网点1.66万平方米,加工间2座2.2万平方米,冷库2座15.6万平方米。

 

二、着力培育总部经济

提升对发展总部经济的认识。总部经济是资源大规模聚合的经济发展形态。总部经济一旦形成,就会直接提升城市在区域产业分工中的地位,给城市经济带来巨大外溢效应,推动城市走出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路子。盖州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设施,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总部经济发展大有可为。

营造总部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营造有利于企业总部发展的环境。

扎实做好总部经济落户和跟踪服务工作。抓好中丝集团东北地区成品油进出口基地和太古糖业进出口基地在盖州落户的跟踪服务工作,积极引进更多企业总部落户盖州,实现总部经济零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三、加快发展旅游业

以“大美盖州、古韵辰州”为核心理念,围绕温泉、滨海、文化体验和生态观光特色优势,合理有效利用资源,科学编制产业规划,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优化旅游业发展格局。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仙人岛白沙湾黄金海岸、北海新区国家级海洋公园、盖州文化古城、双台温泉旅游和东部生态观光五大空间发展格局,打造盖州黄金旅游圈。仙人岛白沙湾黄金海岸以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滨海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北海新区围绕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进一步完善景区旅游要素,突出新区宜居、休闲、旅游、度假、养老功能。文化古城区加大保护与提升力度,按照《盖州市古城保护与提升管理办法》,有序、有针对性的加强保护和整饬建设。双台温泉旅游度假区重点开发温泉养生、特色度假、康体运动、养老地产等旅游产品,借势发展现代农业体验休闲旅游,进一步提升在东北地区以及国内温泉旅游市场中的知名度。东部生态观光区以盖州获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契机,以赤山、青龙山等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沟域经济”新品牌。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努力构建串联全市各个旅游板块的旅游交通大环线,加强高铁站、高速公路出口站与城市景区的交通衔接,优化城际公交,增设旅游专线。完善景区、主要景点旅游干线厕所设置,以及供水、排水、供电等配套管网建设。

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协同发展。通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一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拓展旅游商品制造业发展,形成产业链,加强旅游业与二产关联度培育,实现多业联动发展。

加强旅游营销。加大旅游景点包装力度,通过大众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升盖州旅游的对外影响力。有针对性地加大东三省旅游市场的开拓力度,拓宽中远程客源市场。加强与国内知名旅行社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营销机制,进行跨地域的旅游市场联合开发与拓展。

专栏3  旅游业重点项目

思拉堡温泉小镇虹溪谷水上乐园项目

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83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水上王国、发现王国、水上探险。

辽宁万福赤山风景区旅游开发建设项目

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5.9万亩,主要建设景区办公楼、景区山门、休闲度假别墅区、景区广场及停车场、风景区道路和旅游区浏览系统工程等。

营口北海新经济区滨海旅游开发项目

总投资7.1亿元,主要建设滨海旅游开发、北海海蚀地貌公园、游艇俱乐部和历史文化长廊等。

营口海浪谷温泉酒店游乐场项目

总投资5亿元,总建筑面积 5.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游乐场和温泉酒店。

四、完善生活性服务业

推动完善城乡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健康服务业、家庭服务业、房地产业,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引导建立新型消费模式。

现代商贸业。完善商业网点布局,形成以大型商业网点为枢纽,以新老城区商业中心为核心,以社区商业中心和特色商业街为节点,以便民商业网点和农村商业网点为补充的多层级商贸服务体系。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商业综合体,积极引入国内一流开发企业,形成以商业综合体景观为载体的现代商业、休闲、娱乐消费核心区。重点建设大清河二桥到高铁西至滨海路商贸聚集区,逐步形成商贸氛围,使新老城区实现有效的连接,助力盖北一体化。加快推进农村服务业发展,规划建设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房地产业。积极稳妥发展房地产业,发挥房地产业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拉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围绕城市功能提升,推动文化地产、养老地产、科技孵化地产、金融地产、旅游休闲地产等功能性地产多元发展。完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统筹考虑社会各阶层住房需求,合理确定住房供应结构,逐步形成由商品房、公租房及廉租房三个层次构成的完整的住房供应体系。积极推进旧住房综合改造,不断提升住宅地产品质,完善社区配套服务设施,改善居住环境。规范房地产市场运营,大力发展物业管理、租赁中介、投资顾问等相关行业。积极引入大型房地产中介机构,构建完善的房地产信息库和中介实体网点,鼓励房地产业业态创新。

健康服务业。大力发展禅修养生旅游产业,积极培育集医疗治疗、医疗疗养度假和医疗衍生服务配套为一体的医疗保健服务。发展医疗旅游购物、医疗产品和保健品等医疗衍生服务,构建大健康产业体系。利用闲置房产发展养老服务,重点推动分时养老度假产业发展,大力吸引周边城市老年人口。以“渤海生态健康城”为载体,建设集度假游、体育健身游、医疗保健为一体的“养生健身度假胜地”。

专栏4  健康服务业重点项目

渤海生态健康城项目

总投资100亿元,占地面积1.5万亩。一期由辽宁华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进行基础建设,力争建设国际一流的神经外科专科医院及脑外科研发中心。一期项目占地面积300亩,计划总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床位300张。项目二、三期总投资80亿元,建设养老、康复、健康体检与管理、大学及研发机构、旅游度假一体化的生态健康城。

 

家庭服务业。适应家庭小型化、老龄化以及居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趋势,积极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幼儿护理、老人护理和病患陪护等产业。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创办家庭服务企业,培育家庭服务市场。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家庭服务的职业化程度,依法规范家庭服务机构从业行为。推进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中小型家庭服务公司,推动服务产品标准化建设,鼓励多种方式的便民服务。

五、提升生产性服务业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建以物流业、专业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专业服务业。以与专业市场、特色产业高度相关的专业服务业为轴线,立足于为本地特色专业市场服务,为本地产业升级服务。吸引检测、科研、商务中介、金融、信息、咨询、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业企业,促进专业服务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以现代化的手段和创新的商务模式改造提升现有市场,提高盖州专业市场的影响力与辐射能力。依托北海新区电机检测中心、中科院稀土永磁研究中心、中科院磁技术工业园等优势,鼓励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孵化器、科技咨询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发展。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兴办专业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研发中心、技术推广中心、工业设计中心、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科技服务机构。完善科技服务机构的技术转移、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功能,促进国内外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金融服务业。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培育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推进金融业市场化进程,加速金融产品创新,拓宽金融服务领域,促进银行、证券、保险、小额信贷、担保等现代金融业务多元发展。积极推动航运金融、中小企业金融、农村金融、科技金融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推动区域内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鼓励进入主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扶持培育3-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鼓励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行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债券产品,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建设,鼓励大型企业集团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六、推动“互联网+服务业”发展

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着力提升互联网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水平,推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扩大互联网渗透度,实现在线查询、在线交易、在线结算等现代服务功能。

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以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方式,重点培育高端装备、特色农产品、房地产服务网上交易平台。加快利用外部大型电商平台,鼓励盖州企业、农户将产品信息通过电商平台外推,建立在线旗舰店,扩大电商交易额在总交易额中的占比。进一步落实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本地电商新业态的发展、鼓励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以电子商务为驱动,以互联网为平台,综合利用微博、微信等现代营销渠道,带动城乡青年创业。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提高农民信息素质,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农民的信息应用能力。

建设智慧物流园区。建设物流信息交换中枢,整合物流园区信息,打造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智慧物流园区。建设盖州市综合商贸物流信息平台,建立信息发布与查询、会员管理、客户服务中心、商家管理、货品管理、网上交易管理、订单管理、财务结算等系统。

建设盖州智慧旅游平台。重点开发多语种旅游门户网站、微信公众账号、旅游APP(Application的缩写,一般指手机软件)、景区及其接待中心的旅游虚拟体验服务、导游导览系统、景区实时监控系统、景区和市域旅游大数据画像等,全面增强旅游服务、管理和营销能力。

打造社区O2O(即Online To 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综合消费平台。改变市民消费习惯,引导形成在线消费习惯。以米粮、果蔬、肉食、禽蛋为切入点,开发在线交易平台,在社区内设置储运基地、体验店等实体机构,实现线上线下的消费互动。进一步推动O2O的应用范围,引导本地商贸企业适应“市民变网民”、“店家变网商”、“购物变网购”的需要,整合线下购物、娱乐、餐饮、旅游等生活服务资源,建设面向本地家庭和个人的生活服务O2O平台。

 

 

 

 

 

 

 

 

 

 

第六章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注重品牌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扶持力度,创新农业体制机制,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夯实现代农业生产格局,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加快发展特色农业

依据农业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以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升为切入点,强化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着力推进特色农产品生产,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苹果产业。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盖州苹果”栽培面积,“十三五”期间新栽苹果树100万株,新增面积2万亩。选用优良品种,实现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加强老残果园改造和改善优质苗木繁育基地配套条件。深化苹果出口示范区建设,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出口创汇能力。到2020年,苹果出口达到12万吨,创汇12000万美元。

葡萄产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十三五”期间新栽葡萄400万株、2万亩,以辽峰、红提、白鸡心等优良品种为主栽苗木,无公害葡萄生产面积达到10万亩。

蔬菜产业。大力发展精品蔬菜生产,推进蔬菜向精品、特色、优质方向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不断扩大生产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实现节约、集约化生产,提高产量和效益,到2020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2万亩。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和有机蔬菜,“十三五”期间新增无公害蔬菜4万亩、绿色食品蔬菜1万亩。

绒山羊养殖业。充分发挥绒山羊产绒量高、遗传性能稳定优势特点,增加优质种羊数量,保证核心群质量,加快繁育进程,扩大养殖规模。推广绒山羊舍养技术,以规模养殖场建设为主体,推进清洁化生产,从而实现传统养殖向生态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到2020年,绒山羊养殖规模达到80万只。

柞蚕产业。开展生态柞蚕场建设,促进传统蚕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对现有二、三类柞蚕场进行改造,“十三五”期末,一类柞蚕场面积比重提升至80%以上。建设柞蚕良种繁育基地,集中力量和资金对柞蚕种场进行设备技术改造,提高蚕种繁育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提高蚕种质量和优质蚕种供应能力。重视柞蚕病虫害防范。加强蚕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生态功能,提高资源利用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十三五”期间,柞蚕养殖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

海蜇养殖与加工业。加快改造老旧养殖基地,增加养殖面积。加强与养殖技术单位合作,建设工厂化育苗繁种基地,提高育苗繁种水平。实施无公害养殖,加强质量安全,树立盖州海蜇品牌形象,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扩大海蜇出口规模,提升海蜇养殖与加工产业创汇能力。

设施农业。新增设施水果1万亩,总面积达到7万亩,其中桃3.5万亩、葡萄2.5万亩、李子1万亩。设施蔬菜新增0.6万亩,总面积达到6.6万亩。同时强化设施栽培结构调整。

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收入。加快发展水果、肉类、海产品、柞蚕丝等农副产品深加工。完善农业发展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等机制,构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业发展格局。

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中顺物流建设及延伸,发挥其带动辐射作用。推进太古糖业、隆鑫等出口产业化龙头企业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加工和出口能力。加强中鲁果汁、农产品供销物流公司、富达果菜的水果加工区建设和金马等丝绢深加工企业的持续发展,逐步形成产业群,不断提高生产质量和水平。

三、加快发展品牌农业

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打响“盖州苹果”、“盖州葡萄”、“盖州桃”、“盖州尖把梨”、“盖州西瓜”、“盖州生姜”等地理性标志品牌,严格品牌使用流程和要求。鼓励现有农产品品牌加快发展,争创全国驰(著)名商标和辽宁知名品牌。努力增加各类农产品商标注册数量,为产品销售立招牌。凡是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商品化经营的农产品都应具有注册商标。千方百计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推进注册商标向市场认可品牌转变。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商标注册达到111个,国家级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20个。地理性标志品牌签约使用单位达到62家,面积达35万亩。

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控制,完善监管办法和规定。对化学投入品实行准入制,严格规范药、肥使用,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渔药、兽药使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食品。探索实行生产过程记录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制度保障。加强对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认证、认定以及年度审核,强化标识使用管理。

四、推动农业创新发展

加大农业科技扶持力度。招商引智,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从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上加大力度,健全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引导农民科学种田、精细化管理,逐步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快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到“十三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2000个,家庭农场达到200个。加快发展订单农业、“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实现数据联网,避免产能过剩,真正实现利益共享。探索建立农民土地入股、企业资金投入、科技人才参与、惠农政策扶持的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

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契机,实施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战略,积极开发生态农业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带和乡村旅游集聚区。鼓励发展各类农家乐、采摘园、垂钓园、观赏园等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促进二产、三产与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同步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大力发展沟域经济,以山区沟域为单元,通过对沟域内的环境、景观、村庄、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建成内容多样、形式不同、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沟域产业带。到2020年,全市休闲农业发展到50家,产值实现4000万元。

五、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重点推进公共财力向农业、农村倾斜,全面整合农经、水务、动监、农机等涉农部门的专项资金,并充分吸引社会资金,加快农田水利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盖州农业生产条件。重点加快涝区治理、水田节水改造、旱作耕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工程。

 

 

 

 

 

 

 

 

 

 

 

第七章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各类人才引进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韩自贸区建设机遇,改善对外贸易结构,提升外资利用水平,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一、构建发展新体制

切实提升行政效率。简化审批程序,完善政务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提高审批效率。完善网上审批平台建设,构建便民利企的审批新模式。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政府为引导、市场化资本为主体的新型投融资机制。推进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市场化,紧紧围绕全市重点城建项目,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努力破解盖州经济建设资金瓶颈制约。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允许农民在进城安家落户的同时,保留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在一定范围内试点探索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有偿退出机制。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建立收费清单,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建立全市统一、有利于创新的科技政策支撑和服务体系。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总体部署。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达1.5%以上。建立省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企业均拥有专利。市级众创空间达到2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7000万元。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探索建立适合盖州产业发展需要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建立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的作用,加强各类创新载体的建设。引导和支持区域、产业、企业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培育一批拥有大量自主专利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一批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技术经纪人队伍。加快发展各类技术市场。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构建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为载体,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培育创新文化,加快形成盖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水平和影响力,鼓励企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规划建设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园区、创业大厦。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坚持大小项目并举,推动招商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通过招商选资要增量,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外商参与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积极扩大开放金融、教育、文化、医疗、旅游等服务业领域。在巩固和提升吸引利用港澳台资金的同时,加大对欧美日韩等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招商力度,把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

创新招商工作思路。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韩自贸区签署机遇,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积极实施招商引资“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有效利用国内外的各种招商平台,重点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招商及亚欧博览会。广泛开展专业招商、主题招商、产业招商和以商招商,突出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促进盖州产业转型升级。引资与引技引智并举,引进外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承接发达地区企业的同时,充分利用这些企业成熟的营销渠道和广阔的销售市场,以资本为纽带,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

合理有效使用国外贷款。优化国外贷款投向,大力支持新型城镇化、农村环境治理、生态环保、改善民生等领域的项目建设。

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打造“一带一路”向北开放重要节点城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依托中蒙俄经济走廊,以正在建设的营口综合保税区、营口中韩自贸示范区等对外开放平台为核心,通过建设以辽鲁陆海货滚甩挂运输大通道为主要干线的营口—满洲里—俄罗斯—欧洲的物流大通道,打造“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区域,促进对外开放转型升级。到2020年,力争成为“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节点城市。

加快出口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巩固提升省级纺织服装和营口市级水果、海蜇、农产品深加工出口基地建设。培育发展石油化工、建材、轻工等出口基地建设,扶持壮大出口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出口“产业链”,形成大企业牵引、中小企业跟进、主导产业突出、出口优势明显的外贸出口新格局。“十三五”期间,力争农产品出口基地晋升为省级基地。

支持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农产品出口基地建立网络销售平台,鼓励进出口企业利用好“设备时代网”等国际贸易网络平台。

 

 

 

 

 

 

 

 

 

 

 

 

 

 

 

 

 

 

 

 

 

第八章  加快社会建设  增进人民福祉

 

把惠民富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原则,加强就业创业、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推动社会建设进一步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加快建设就业创业扶持体系

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人才中心、劳动力市场建设,建设市、乡镇(办事处)、村(社区)三级联动网络,推动劳动力市场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数据详实、管理统一、覆盖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社会保险代理、劳动关系协调等全方位服务。“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就业33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加大就业困难人群扶持力度。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创业支出范围。引导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继续落实“4050”、“4555”两险补贴政策和小额担保贷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十三五”期间,普惠制培训35000人,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覆盖法规规定的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全面优化创业环境。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和创业培训工作。落实创业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对创业者实行直接工商登记,减轻创业税费负担,推行创业初期零收费制度,探索创业导师辅导制度。

二、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村小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切实缩小城乡、区域学校差距。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办学水平,争取进入国家先进行列。促进教育公平,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到2016年底,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通过省级人民政府认定和国家验收。到2020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科学规划办园布局,大力扶持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努力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性强、普惠性广、质量较高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20年,市级示范中心幼儿园力争实现乡镇全覆盖;全市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位覆盖率达到75%。

提升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模式,稳步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到2020年,高中毛入学率达到100%。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注重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为改善城区老校办学条件,在北海新区规划建设教学园,职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第二高级中学等迁入教学园。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数达到2500人,建立1个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和6个专业性实训基地,省级特色专业达到 5 个。

三、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康管理普及化、健康服务多元化,人均医疗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

稳步推进医疗卫生领域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深化县级综合医院的综合改革,落实好公办乡镇卫生院工作,合理划分功能定位,构建分级诊疗格局。强化医药卫生监管,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机构评价体系。完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鼓励开展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慢性病、精神疾病、职业病等防治机制,着力建设重点科室和特色科室。加强区域医疗共享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市级医院与沈阳、大连等地三甲医院的远程诊疗服务,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社会办医水平。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升传染病防控体系水平。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夯实基层监管网络,加强基层执法能力建设,提高食品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和智能监管水平。发挥食品检测技术支撑作用,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投诉受理和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建设,利用智能移动监管平台,提高食品安全信息化水平。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保护儿童合法权益。

专栏5  社会建设重点项目

营口北海新区纵生养老院项目

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25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福利院(儿童福利院)搬迁项目

总投资3650万元,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

 

四、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提高财政对文体事业的扶持力度,切实解决文体事业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的问题。结合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点布局,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满足群众提升文化层次和休闲健身需求。“十三五”期间举办一次全市性综合运动会。

提高文体设施建设水平。建立和完善长效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使用效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的权益。完善乡镇文化站配套设施。加快建设省级沙滩排球训练基地,改造提升体育馆、训练馆,积极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新馆建设,规划建设综合性剧场。积极支持配合青石岭镇高丽山城考古工作,规划建设遗址公园。到2020年,力争实现村级文化广场全覆盖。

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做好辽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进一步发掘和发展盖州排球、秧歌、书画、皮影、风筝等文体品牌,抓好皮影、秧歌、风筝这三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发掘、研究、保护工作,促进其创新发展和传承,形成基地规模。“十三五”期间创作排演2-3个辽剧精品剧目。

推动文体产业和文体事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产业开发,提升广播影视产业适应市场机制的能力。支持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竞赛表演业为重点,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各类体育赛事。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扩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多样化模式。扶持和发展一批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的农村文化群体,使文化企业市场化。

五、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2020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9.8%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认真做好整顿规范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积极探索适合盖州的农村老年人口的保障办法,积极探索“土地入股”等新型农村社会保障方式。切实加强工伤和生育保险工作。

建立起全员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的原则,大力推动社会救助制度完善和政策落实。建立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提高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孤儿保障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救助水平,逐年增加财政预算资金投入,做到应助尽助。

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优先发展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托养体系建设和社区康复网络规范化建设。2020年,残疾人权益保障基本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扩大贫困乡村基础设施覆盖面,提高贫困乡村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国家现行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着力改善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抓好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加强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施精准扶贫。因地制宜,采取产业扶持、转移就业、生态补偿、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和互助式扶贫等方式,帮助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做到应扶尽扶。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12000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市、乡镇(办事处)两级政府对行政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党政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村两委班子要积极投入到扶贫开发工作中来,形成政府主导、任务明确、分级负责的统筹推进局面。市、乡镇(办事处)、村,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

七、加强公共安全重点领域监管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和改进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监管,建立高危行业、重点工程、重点领域的风险监测和预警制度。推进火灾隐患综合治理,加强消防监管组织建设,提升消防安全综合保障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诈骗活动。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建设可信可控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提高金融风险防控处置工作水平,确保经济金融秩序稳定。完善城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及智能化城市建设,加强打击违法犯罪、禁毒、防范处理邪教等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加强地震知识和防震教育,做好地震监测预测和应急预案工作。

 


第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宜居宜业美丽盖州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高效利用为核心,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发展的全过程,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的美丽盖州。

一、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确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科学的生态文化体系,将生态环境意识、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文明观等渗透到全市生产、生活以及政策、制度等各个方面,正确的认识生态与发展的关系,指导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建立有限使用和有偿使用的生态价值观。重大规划、城镇化布局以及项目选址过程中,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种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发展成效,并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建设绿色政府,倡导绿色消费。发挥政府绿色采购、绿色办公、绿色市政设施的引导作用。从学校、企事业单位抓起,广泛开展绿色消费、理性消费、节能环保理念的宣传教育。

二、推进生态市创建工程

遵照《辽宁省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考核验收与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推进生态市建设,探索传统工业城市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将盖州市构建成环境质量良好、市容清洁美观、资源节约集约、生态良性循环的美丽城市。

编制实施《盖州生态市建设实施纲要》。细化量化创建目标,逐一对照辽宁省省级生态县创建考核指标共17项要求,找出短板和差距,明确创建生态市的路径。成立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开展生态市建设相关人员和机构培训工作。将环保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绩效考评体系。对所辖乡镇进行环保指标考核,60%以上乡镇(办事处)达到省级及以上生态乡镇考核标准。

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探索编制全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动环境资源市场化交易,实行基本生态控制线分区管理模式和划定海洋生态红线等改革项目。协商建立跨区生态补偿机制,明确盖州市作为大连、营口和鲅鱼圈水源地生态屏障的地位,争取由省政府出面协调,建立包括资金补偿、生态移民安置、对口技术支持、市场配额等在内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三、强化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集约利用土地。着力抓好节约集约用地、耕地保护、农村土地三权发证、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专项整治,扎实推进生态国土建设,服务绿色转型发展。全面建立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和应急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优先保障民生用地供应,严格落实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政策。提高计划执行率和供给率,减少违法用地率和土地闲置面积。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降低单位GDP建设用地消耗。严格土地审批和项目准入制度,推进产业向园区集聚,引导居住向社区集中。强力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机构整合工作。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温泉水资源保护力度和监督执法力度,积极探索温泉水资源开发利用配额制。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加强生活、生产中的节水设施建设,强化重点用水行业管理,倡导节水生活理念。实施农业节水灌溉,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创建一批节水型企业、灌区、社区。积极开发利用再生水、海水和雨洪水资源,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和污水处理厂中水利用率,建设城市雨洪利用设施和农村地区集雨工程。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大力推行闭路循环用水、废水回用、中水回用等节水技术,加快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大力推进节能工作。加快推进工业领域节能技术改造、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交通领域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推广与使用、港口运输设备节能改造以及供热、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加快清洁能源发展,积极提高天然气、洁净煤替代石油比例,优化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大力推广地源热泵、光伏发电、垃圾生物处理等节能技术和节能应用产品。开展现有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应用。加快燃煤锅炉更新改造,推广高效节能锅炉。实施农村清洁能源计划,大力推进秸秆固化采暖炉项目,巩固户用沼气项目建设成果。

鼓励资源循环利用。完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循环利用体系。建立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循环经济园区和低碳产业园区建设。

四、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向净化、绿化转变。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超过营口市平均水平。促进垃圾减量化,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名录,坚决关闭浪费资源、污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厂矿,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禁止被淘汰企业的落后生产装置和设备向农村和山区转移。

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推行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回收利用,配备建设完善的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建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设施,推进粉煤灰、煤矸石、炉渣等资源综合利用。规范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处置监管。加强对全市医疗单位和处置企业的监管,提高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

落实水污染防治计划,确保饮水安全。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贯彻“安全、清洁、健康”方针,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对河、海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坚持全民参与,推动节水洁水人人有责,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

五、注重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

加强生态敏感区保护。严禁在大清河、碧流河、沙河、熊岳河中上游等水源涵养区,以及城区周边、铁路沿线、重点保护林地等区域实施严重有损生态资源的开发建设。依法对全市海域使用、海上生产行为和海洋生态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管,加强海洋生态修复,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繁衍空间,保护渤海生物种群的产卵场、越冬场,逐步恢复海洋生物资源。加大废弃矿山修复力度,分阶段实施景观和生态恢复。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以及湿地保护力度,建设湿地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

营造绿色生态空间。做精绿化工程,对省级以上公路以及大清河、碧流河两侧实施绿廊工程,形成森林、公园、生态绿廊、社区绿地组成的城市绿化网络。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整体协调,主要滨海和滨河区域建设成为具有居民休闲休憩功能的景观带。

六、提高环境监测预警能力

环境监察、环境监测达到省级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对建筑施工工地噪声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天气、水文监测预警系统,提高灾害易发区水文测报、预警和群测群防能力,完善灾害防御体系。

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指挥平台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及时发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

 

 

 

 

 

 

 

 

 

 

 

 

 

 

 

 

 

 

 

第十章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依据超前规划、稳步推进的方针,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为着力点,以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增强城市人口吸纳能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科学合理城镇体系,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

一、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

完善交通网络。努力推进综合交通、智能交通、民生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盖州交通发展规划与省市交通规划衔接,推进与周边地区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重点抓好北海新区、仙人岛能源化工区和双台温泉旅游度假区公路网规划建设。增设庄盖高速万福收费口。做好高铁与公路交通网络衔接,在高铁盖州西站西南侧新建北海客运站。加快推进西环路、四线路、东升路延伸由东关坎下大市场至生产桥路段、二线路至东外环路建设,实施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工程,拓宽市府大街北岸道路。加快推进大型停车场建设,新建兴隆二期地下停车场和太阳升办事处三、六、九市场停车场。

 

 

 

 

专栏6  交通建设重点项目

西环路

总投资2.5亿元,全长10.6公里,宽20.5米,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

四线路

总投资2.4亿元,新建道路一条,全长14.9公里,全线设置下穿通道2座,全长30米,涵洞50道。

碧水路

总投资6.2亿元,路线全长19.9公里。

 

加快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积极做好与国家大型能源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高效能源,实现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整合各供热企业,提高供热质量。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楼房外墙保温工作。积极推进“气化盖州”和拆炉并网工作,全面取缔建成区10吨以下燃煤锅炉。到2020年,全市集中供热能力达到1000万平方米以上,盖州老城区、仙人岛能源化工区、北海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分别达到94%、95%、95%。

加快城市地下管网建设。逐步改造老旧泵站,全面提升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新扩建的城区全面实行雨污分流,老城区逐步实现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完善雨(污)水收集系统,加快推进城区排水管网工程建设。

提高城镇用水保障能力。完善供水水质监测网络建设,加大水质监测力度,切实建立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改造城区老旧供水管网,加快老水厂改建和新水源建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推进盖州市地表水引水(一期)工程。

专栏7 市政工程重点项目

盖州市排水管网工程项目

总投资1.4亿元,新建排水管网80.4公里,共分五期完成。

盖州市地表水引水(一期)工程

总投资2.2亿元,新建DN900原水管线6公里;新建地表水净水厂一座,规模5万吨/日;新建DN1000配水管线4公里;城市供水系统改造50处;建设智能管网实时监测系统。

盖州市双台镇供排水管网工程

总投资1.9亿元,给水管网6.4公里,污水管网6.4公里,雨水管网6.3公里。

热电联产项目

总投资30亿元,建设规划容量2×350MW超临界湿冷燃煤供热机组,采暖供热1000万平方米。

盖州市兴隆二期地下停车场项目

总投资9000万元。新建地下停车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划分车位600个,主体为地下二层车库。

北海新区综合停车楼工程

总投资3.5亿元。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共四层,设计停车位5000个。

电力工程

营口渤海50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扩建1台主变,主变容量100万千伏安。总投资6000万元。

营口清北66千伏输变电工程:新装2台40兆伏安主变。总投资4200万元。

营口岭南66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增2台40兆伏安主变。总投资3100万元。

华能盖州九寨镇40MW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及设备设施。总投资3.5亿元。

 

加大污水处理和回用力度。加快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重点实施城区护城河治理,一期工程先行整治“东关副食品厂至清河湾入河口段”,按“活水循环,清水补给”的方案具体落实。积极推进盖州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实现排放标准由一级B升级到一级A。在北海新区和双台镇新建污水处理厂,完善仙人岛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加快推进盖州中水回用工程。

提升垃圾处理水平。合理布局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及生活垃圾转运站等配套设施,达到国家无害化等级评定二级以上标准,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重点建设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实现所有社区垃圾收集、转运全覆盖,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处理。在九寨镇马屯村建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在团甸镇孤家子村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场,实施废旧塑料处理利用项目工程。加快填埋场防渗漏系统建设,实施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

专栏8  环保设施重点项目

盖州市中水回用工程项目

总投资1.6亿元,新建中水输送泵房、输送管线、净水池、化验室、配电室、配套管网和水处理系列设备。供水能力2万吨/日。

污水管网工程项目

盖州市经济开发区(西海办事处)污水管网工程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铺设污水管道30公里,建设泵站、检查井、配电室等。

盖州市双台镇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总投资4195.6万元,占地37.5亩,建设近期处理量1万m3/d的污水处理厂一座,并预留远期位置。

垃圾处理工程项目

盖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场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日处理量100吨。

盖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总投资1400万元,防渗、覆盖、植被45亩。

盖州市九寨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占地200亩。日处理量120吨。

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编制和完善棚户区改造方案,明确棚户区改造的目标和步骤,科学测算改造所需资金,统筹安排改造投入。加快推进集中成片城市棚户区改造,逐步将其他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统一到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

二、推进新型城市建设

建设绿色城市。加大对天然水系、城市湿地、自然山体、城镇周边地区植被的保护和水资源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快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推进绣龙森林公园扩建工程,规划用地面积156万平方米。积极推进大清河城区段改造,打造绿色城市空间。加快推进城市清洁能源供应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广天然气普及,完善燃气输配、储备和供应保障系统。在北海新区、万福镇、陈屯镇、青石岭镇新建4座汽车加气站。加快老旧变电站和农网改造升级,建设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配电网络体系。在九寨镇规划建设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积极推广分布式能源,逐步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

建设智慧城市。加快完善城市基础网络,积极推进光纤、电信、有线电视、移动通讯基站建设,实现全面覆盖的网络通讯及网际融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推动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示范性平台建设,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到2020年,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50Mbps以上。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实施网络基础设施类工程和电子政务类工程,逐步普及智慧公共服务,推进智慧城镇建设,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信息化管理数字水平。

三、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依据盖州市的地形地貌、现状空间结构和区位交通条件,加快实施“南移、西进”的空间发展战略,合理布置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功能分区。依托市域城镇布局形态、城镇发展特点和城镇化发展要求,以中心城区为节点,以高速公路和区域主干路以及大清河水系为依托,构建市域“一心、两带、多点”的城镇体系。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完善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增强中心城区人口吸纳能力和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中心城区在盖州新型城镇化中的龙头作用,到2020年,盖州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增至32.8万人。依托大清河的景观环境优势向南拓展城市建设用地,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大清河南部生活区,将盖州市由滨河城市变成内河城市,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依托沈大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交通优势和北海新区的产业优势,向西拓展城市建设用地,即跨越长大铁路,借助沈大高速公路和高铁站,形成盖北一体化,同时增加盖北一体化连接带。

完善城镇体系。以新建盖庄高速为线带型发展,形成东西向的城市发展带。以沈大高速、黑大公路等交通干线为主体,形成盖州市域的南北发展带。积极稳妥推进东部生态农业经济区城镇化。

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为核心,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改造,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推进农村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建设,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各项工作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处理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整治乡村生活污水、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实施农村畜禽粪便治理,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逐步实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全面提升农村文明水平。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的要求,突出村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统筹考虑村庄建设、村内设施分布、产业培育。广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等群众性活动,有效调动群众建设新农村、创造新生活的积极性,自觉执行村规民约和各项管护制度,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快农村文化广场的规划建设步伐。

五、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立公共服务导向的城市治理决策、执行和监督体制。逐步改变过去“管控为主”的城市管理思维方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指导,从传统“部门利益型”政府转变为“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强化市政公用部门的公共服务功能和职责,加强以街道社区为基础的城市运行属地治理,以街道和社区作为完善公共服务的平台。通过增加服务来提高管理,增加管理来减少执法,由注重结果变为注重问题原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治理效率。

深化城市治理法治化。把法治思维贯穿于城市治理的各个领域,树立法治战略作为发展保障、法治环境成为城市形象、法治文化成为城市追求的理念,建立健全法治城市推进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社会治理能力。深化“基层法律服务农村全覆盖”工程,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强化队伍建设管理,积极开展公益性法律服务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逐步改变过分追求短期效果的碎片化治理方式,通过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界定政府的行为标准和职能边界。以提升治理效率和效果为目的,以构建政府职能标准化体系为核心,以制定具体职能管理标准为基础,以推进标准实施和动态完善为重点,全面推进政府行政职能的标准化管理,确定由政府职能细化出的具体工作事项及与之对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据。全面清理“无法可依”的行政执法权力事项,全部完成标准化流程编制。通过对政府具体职能的标准化,弥补现行法律法规制定的空白与执行中的缝隙,使具体事项有标准可依循、可操作、可检查、可评价。认真落实中央、省、营口市各级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把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健全打防管控工作机制,不断夯实社会治安管理基础,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推进法治盖州、平安盖州建设进程。

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探索以政府为主导,公共事业组织、第三部门组织、营利性企业、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参加的多中心合作城市管理模式。优化相关政府部门组织架构,理顺管理机制,推动城市政府的组织结构从传统的树型分支结构向网络化结构转换,向基层、向专家和民众分权和授权。完善城市政府政务公开制度,加快城市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加强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城市郊区的村民委员会管理的社区建设,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创造条件。强化企业公共责任,增进公民参与,发展非政府组织。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

 

《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是确保“十三五”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要从政策争取、加强衔接、完善机制、组织落实、监督检查等方面形成“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有力保障;要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完善规划实施机制,正确履行政府职责,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规划落实。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努力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真抓实干。

二、加强政策保障

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宏观调控政策,加强政策引导、项目支撑和资金统筹,确保规划落地。

集中释放政策效应。加快政策落实。深入研究国家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积极争取落实国家、省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差别化产业政策、生态保护扶持政策、基础设施与项目建设减免地方配套政策,组织专门力量,结合主体功能定位,制定符合盖州实际的差异化的财政、投资、金融、土地、资源、环保、生态等专项方案。

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全面实施各类续建、新建和储备项目,努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培育壮大市场投融资主体,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切实发挥市场投融资主体的引领作用。密切与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合作,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优化金融环境,鼓励金融机构拓宽信贷领域,增加信贷投放。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

强化政策保障。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制定实施民生工程、就业工程、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针对国家政策鼓励的优势产业成立专项推进机构,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强化人力、财力保障,促进政策效应集中释放。

加强人才保障。制定“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谋划人才人事工作,着力构筑人才总量、密度、结构领先的人才高地,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各项事业中来,为圆满完成“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统筹要素配置。加强产业政策和重点专项规划研究,做好项目前期和储备工作,不断谋划、更新、补充项目储备库;统筹要素配置,打破传统行政区划,跨乡镇组合各类发展要素,建立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不同行政区域互补发展和利益共享的管理机制。

科学安排财政预算。根据“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科学编制年度财政预算。加强财源建设,壮大财政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公共财政的保障和支付能力。继续加大基础设施财政投入,逐步提高公共服务支出的比重,重点保证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出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严格土地管理制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根据规划目标和建设任务,科学编制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优化土地配置结构,发挥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导向和引导作用。

三、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强化规划分工落实,加强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的制度建设,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操作性。

健全规划体系。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支撑,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加强规划衔接。强化本规划作为制定专项规划、乡镇和园区规划、年度计划以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市级专项规划和乡镇园区规划要切实贯彻本规划的战略意图和主要任务,特别要加强约束性指标的衔接,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

分解目标任务。分解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明确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加大绩效考核力度。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财政预算计划要按照本规划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年度目标、工作指标和推进措施。

四、落实规划监督考评

依法开展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价,强化动态管理,努力提高规划实施的效果。

加强监测评估。创新评估方式,探索开展年度评估,引入社会机构参与评估,增强规划评估的准确性和广泛性。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约束性指标和主要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的年度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提交规划实施年度进展报告。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由政府组织开展全面评估,并将中期评估报告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需要对本规划修订时,要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健全信息公开机制,推进规划实施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完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本规划提出的各项发展改革任务,各部门要严格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重大任务、重点工程项目,必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要将约束性指标和重大任务、重点工程项目的完成情况纳入乡镇园区、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市直部门领导班子调整和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完善监督评价机制。突出政府对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方面的评价,定期开展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提出评价意见。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告规划实施情况,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社会对规划实施力度和完成情况的监督。

五、强化规划宣传工作

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规划后,要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十三五”规划,解读“十三五”规划相关内容,明确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和掌握规划内容,理解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增强经济发展信心和动力,更好地支持配合加快盖州经济社会发展。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