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盖州 > 辰州艺苑

辽剧,从盖州大地走向全国

来源:盖州市人民政府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4-13

【字号:

分享:


历史不是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女孩,随意被装扮成悦己悦知己的模样;历史有其真实本源,你去不去探寻,她就静静地在那里。

辽剧是辽宁省唯一的地方剧种,她诞生于盖州,盖州是辽剧的唯一发源地,辽剧从盖州走向辽宁。一甲子厚积薄发,几代人孜孜以求,辽剧携强劲之势,开启走向全国之旅。

千呼万唤始出来,辽剧从盖州皮影戏发源

盖州皮影戏,又称辽南皮影。它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中国皮影艺术体系中的一个主要支脉,长期流传于辽南地区,并远播吉林、黑龙江一带。

东北地区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农闲“猫冬”时间较长,农闲期广大群众单调的业余文化生活,助推了盖州皮影戏的扎根、生长和壮大。

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盖州皮影进入兴盛期,当时,活跃在盖县(盖州市原称谓)各地的影班有30多个,从艺艺人有300余人。建国初,盖县大地文化生活异常活跃。每年盖县县委和县政府都要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文艺演出,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皮影戏成了汇演中的主力军。

饺子味美,可顿顿吃也会乏味。每年汇演中都登场的皮影戏,剧目和唱腔唱调逐渐被群众熟知,大家开始对这一参演形式产生了审美疲劳。1956年,在全县文艺汇演中,代表芦屯公社参加演出的皮影艺人翁景澍,组织3名艺人编排了以翻身农民求致富为体裁的现代戏《白杨树下》。

改变以往皮影戏由艺人操作影人在前台表演的模式,翁景澍等四位艺人到台前进行真人演出。这一新颖活泼的艺术形式,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一石激起千层浪,盖州大地一股真人代替影人表演的新艺术形式旋风愈刮愈猛。

1957年,在全县文艺汇演中,熊岳公社参演艺人们编排了古装戏《小借年》,在演出中引起轰动。

民间艺人的自发探索,得到盖县文化馆的重视,他们开始组织艺人们重新编排了《小借年》和《跃进之家》等剧目。1958年,盖县文化馆编排的新剧参加了全省的文艺汇演。艺人们的演出取得了超乎寻常的轰动效应。时任辽宁文化局(辽宁省文化厅前身)局长文菲对盖县的这一艺术创造,表达了极高赞誉。

1959年,盖县正式成立了专门改演皮影戏的剧团,命名为盖县影调剧团。当时,活跃在盖县各地的皮影戏艺人唱旦角的马传亮、作曲的温桂芬、唱丑角的翁景澍、唱青衣的林正祥和唱小生的史东阳等艺人进团,并迅速成为剧团的主力。

犹抱琵琶半遮面,辽剧从盖州走向辽宁

“初中毕业,我收到三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分别是沈阳无线电专科学校、沈阳航空学院和盖县戏校……”,出生于1942年9月的辽宁省辽剧振兴会会长肖长生回忆起往事,思路依然清晰流畅。

1959年,肖长生毕业于盖县九寨中学,当年,盖县戏校成立,并面向全县招收影调剧专业学生。在酷爱文艺的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下,同样热爱文艺的肖长生最终选择到盖县戏校学习。同期入校的学生有七、八十人。

半年后,学校解散,肖长生和部分同学被分配到盖县影调剧团。从此,他便开始了近60年同辽剧的不解之缘。“当时,民间艺人的文化水平比较低,不会为唱词谱曲,教唱和学唱主要采取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伴奏也由乐队照搬为皮影戏伴奏的老套路。”

剧团初创时期,演员比较少,往往一人身兼多职。肖老清晰地记得,马传亮就担负作曲、教戏和主弦(拉四胡)等多项任务。

剧团成立后,大家心气很足,先后排演了《正义图》、《杨运》和《望儿山下红旗飘》等剧目。

此时,辽剧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一个春天。

1960年,周恩来总理做出指示:东北三省要有自己的地方剧种。辽宁省委、省政府经过考察,认定盖县影调剧具备了构成一个剧种的各种元素。1961年,辽宁省委决定,盖县影调剧作为辽宁省唯一的地方剧种。从此,辽宁有了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地方剧种。

1962年,盖县影调剧团调到省会沈阳市,以30余名盖县影调剧团演员为班底的辽宁省辽南戏实验剧团成立,剧团首任团长为曹汀。

“王信微绝对也应算作辽剧的创始人之一……”,肖老提到的王信微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1961年,王信微作为高层次人才直接进入了辽宁省辽南戏实验剧团,负责为剧团编曲。从此,辽剧改变了口口相传、凭经验伴奏的历史,开始有了自己的乐谱和曲谱。

剧团成立之初,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鼓励下,先后编排了《龙凤镜》、《当箱子》、《跃进之家》和《花儿为谁开》等剧目,全体演职人员摩拳擦掌,等待赴京演出、一炮走红。

没等到进京的喜讯,演职员们等来了剧团解散的消息。剧团解散后,领导和演员们被送到盘锦“五七干校”,后来纷纷插队落户。

千树万树梨花开,辽剧迎来又一春

1978年,伴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剧团重新成立,命名为辽宁省辽南剧团,原剧团中的20余人从各地返回。阻断了十余年的戏路一经重新接续,演员们不用扬鞭自奋蹄,先后赶排了《野马》、《青天鉴》等剧目。

1980年,在各级的关怀下,盖县辽南剧团成立。1984年,省委决定,为了保持辽剧的地方特色,撤销辽宁省辽南剧团,并将辽剧的发展和传承任务交给盖县。同年,盖县辽南剧团同盖县评剧团合并,统称盖县辽南剧团。

盖县辽南剧团成立之初,剧团开始从盖县各地选调演员。原来在太阳升乡小剧团演唱的骨干喻霞加入到剧团,凭着扎实的功底和优美的唱腔,喻霞很快成为剧团的骨干。她和演员们一同排演了《徐九经升官记》、《喜字上的阴影》、《爱与愁》、《巧县官》、《半月湾》、《儿女传奇》和《张海迪》等大戏,剧团多次参加营口调演,产生了轰动效应。

“老百姓特别欢迎我们去演出,到每个乡镇演出,群众们都自发的杀猪宰羊款待演员。乡村戏台周围看戏的群众围得水泄不通,那个场面,壮观啊!”提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下乡时演出的场景,喻霞无比兴奋。

为了解决剧团演员青黄不接的问题,1992年,经省文化厅批准,营口戏校开设了辽南剧培训班,44名学员经过5年的培训分配到盖县辽南剧团。

这些演员在剧团茁壮成长,纷纷成为全团骨干。小生王丽丽伴相好,唱腔优美;花旦王英琪一招一式,功力深厚;武旦朱晓霞练功不辍,在全国和全省有了知名度……

随着新人的成长和排演剧目的增多,盖县辽南地方戏团开始参加全国和全省的各类演出。

2002年,省文化厅调盖州辽南剧团到沈阳展演,同时,将辽南戏更名为辽剧,盖州市辽南剧团更名为盖州辽剧团。

长风破浪会有时,辽剧从盖州走向全国

“我们确定抓精品、排好戏、出人才、兴辽剧的思路,以人才为支撑,以排演高质量、高水平剧目求发展,以接地气、突出地域特色为依托,推进辽剧走向全国。”现任辽剧团团长王晓敏说。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肖长生作为专家人才被盖州辽南剧团聘为编剧和导演,肖老见证了剧团的成长壮大。剧团排演的《三十五年荒唐梦》、《半庙沟》、《逼嫁》、《梁山除霸》、《三女抢板》和《望儿山》等剧目,分别获国家和省各项奖励。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为贯彻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盖州辽剧团加快推动辽剧兴盛的步伐,组织召开辽剧振兴座谈会,重排、编排各类新老剧目。

2015年,辽剧团代表辽宁省参加辽、吉、黑、蒙四省区地方戏曲展演,古装戏《龙凤镜》获金奖。

2016年7月18日晚,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灯光璀璨、流光溢彩,由中宣部、文化部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活动“辽剧折子戏”专场如期举行。

盖州辽剧团作为辽宁省唯一进京汇报演出的基层院团,表演了折子戏剧目《龙凤镜》和《三战张月娥》,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现场观看,并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对演出给予高度评价,对辽剧传承大加赞赏,他希望盖州辽剧团这个“天下第一团”在今后传承发展戏曲艺术、服务基层人民群众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进京汇演归来当天,肖长生便同原盖县辽南剧团办公室主任王景安小聚。王景安出生于1947年,是盖县辽南剧团初创时期的元老级人物。同肖老一样,王景安等待辽剧进京参加汇演已经等了几十年。

酒桌上,两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喜极而泣:辽剧的春天又来了!

“辽剧的由盛春到盛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抓紧培养人才,开拓市场,寻求各级政策支持,让辽剧这一诞生在盖州的艺术发扬光大。”王晓敏满怀豪情地描绘辽剧的美好明天。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