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盖州 > 自然地理

名优特产

来源:盖州市人民政府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11

【字号:

分享:

    盖州市盛产水果,境内熊岳被誉为全国“苹果之乡”。盖县大面积栽培苹果已有近百年历史。民国初年熊岳栽培苹果已逾万株。1949年全县拥有苹果树115万株,总产量达1.3万吨。1985年,全县苹果树增至624万株,总产量达14万吨。主要有国光、富士、鸡冠、元帅、红星、红玉、香蕉、祝光、黄魁、迎秋、伏锦、辽伏等98个品种,果质优良,肉脆汁多,甜酸适度,色佳型正,贮存耐久,深受国内外客商的欢迎。年出口量占全省苹果出口总量的50%,居全国各县之首。1985年盖县被国家列为全国苹果生产基地县。葡萄、山楂、梨、桃、枣、杏、李子等果品生产也有较快发展。1985年全县共有各种果树770万株,栽植总面积达36万亩,总产量达15万吨。其中:陈屯乡庭院葡萄栽培蔚然成风,被人们誉为“葡萄之乡”;安平乡李子个大味美,种植广、产量高,被誉为“李子之乡”。
    “文化大革命”前,盖县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产棉县之一,面积达10万亩以上,种植历史悠久。太阳升乡9镇)尚和寨村青年农民吕家善、张际春历时7年培育成功棉花新品种“65-1”,1977年12月被编入《中国棉花品种志》。
    盖州市东部山区林木茂密,盛产木材和蚕茧。全县有林地面积208万亩,木材蓄积量57万立方米。经济林木有水曲柳、核桃、色树、榆树、桦树、槐树、黄菠萝、椴树、松树等44科210种。盖县的柞蚕养殖始于辽、金,至清代已十分兴盛。1949年全县柞蚕放养面积8000多把,总产量650吨。1985年全县共有柞林面积42万亩,放养面积18.1万亩、5610把,总产量1715.3吨。盖州市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是建国后兴起的。到1985年全县累计投资1.34亿元,建筑大、中、小型水库27座,拦海造田1.8万亩,修筑堤防573米、坝堤103座,建提水站41座、自流引水工程64处,打机井2502眼,总设计灌溉面积52.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9.5万亩。盖州市农业机械化始于1954年,辽宁省在盖州市建立了营口市第一个农业机械拖拉机站。该站拥有各类拖拉机15台、359千瓦,农机具 30台(件),是年完成机耕面积7032亩。1958年增加到15.4万千瓦,完成机耕面积49.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6%。1985年发展到22.8万千瓦。其中:大、中、小型拖拉机3000多台;农机载重汽车667辆;配套农具1758台(套);拖车2782台。
    盖州市畜牧业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其中绒山羊、鹿的饲养较有名气。盖县绒山羊是当地农民经过长期精心饲养,选育的绒、肉兼用型优良品种。它具有体型大,体质健壮,耐粗饲,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绒质细长柔韧,洁白光亮等优点。成羊一年可剪毛、绒各500克,堪与世界著名的“普列顿”羊媲美。1959年,省家畜(离)品种普查定为省内地方优良品种,“丁屯绒山羊”后又定名“盖平绒山羊”。1980年国家农业部投资建设绒山羊种羊场,易名为“辽宁绒山羊”。1978年至1985年向国内各地提供种羊2万多只,1985年末存栏数2.4万只。盖县养鹿始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是年放养百余只,第二年繁殖小鹿60余只。1973年9月,盖县对外贸易公司在太平庄、旺兴仁等山区建立养鹿基地,共养鹿220只。后又在高屯、杨运建立养鹿基地,饲养梅花鹿、马鹿。
    盖州市海岸线达45公里,近海滩涂5.6万亩,拥有鱼类、虾蟹类、水母类水产资源30多种,水产业比较发达。全县沿海有7个乡、镇33个村从事渔业生产,1985年全县有渔业劳动力3819人,机动渔船665艘,网具3.2万件,年捕鱼9809吨、虾蟹5204吨,贝525吨,海蜇5672吨。50年代的黄花鱼产量颇高,年产黄花鱼高达四五百万斤。60年代以后产量下跌。80年代以后趋于绝迹。1983年首次向日本出口成品海蜇450吨,1985年出口838吨,国家确定盖县为海蜇生产出口基地。对虾20世纪30年代年产量为2.5~4.5万公斤,60年代为5~10万公斤,70至80年代逐渐衰退,最低年份降至2万公斤。对虾养殖始于1959年。1983年在归州、九垄地建养虾场,养殖面积共50亩,当年产虾2835公斤。1985年全县对虾养殖面积扩大到1577亩,年产量为410吨。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