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营口新闻

开发开放 创新赋能

营口振兴发展巨轮破浪远航

来源:营口市政府网站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28

【字号:

分享:

渤海岸畔,辽河之滨,正缓缓舒展一幅新时代营口振兴发展的壮美画卷……

近年来,辽宁沿海经济带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依托东北腹地,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协作,深度链接环渤海等沿海、沿江经济带,面向亚太地区沿海分工协作网络,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成为拉动辽宁乃至东北的重要引擎,贡献的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多年超过全省二分之一、超过东北三省的四分之一。

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主轴城市和东北地区民营经济活跃度最高的城市,营口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狠抓项目建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获评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325.5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5.8亿元,年均增长5.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5%和8.2%,均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高水平开放 服务构建新格局

作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出海口、“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营口这座因港而兴、向海发展的百年港城,无时无刻不在演绎着开放发展的生动故事。

去年6月,装载8600吨钢板桩的“天佑轮”从鲅鱼圈港区散杂货码头起锚,经日本海、白令海、北极东北航道抵达北欧,仅单次航行就比以往节约燃油和运行成本近200万元。继“营满欧”铁路大通道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之后,营口进一步拓宽了国际海运大通道。

多年来,营口密切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其它城市合作,积极呼应沈阳现代都市圈、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和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自贸区、综保区高水平发展完善开放平台,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拓宽开放通道,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扩大对外交流,初步构建了平台、通道、贸易相互联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相互融通,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衔接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十三五”期间,全市进出口总额累计突破2000亿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市比重超过30%。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营口综合保税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运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试点等一批重要载体相继落地,开放能级全方位提升。

强力优化营商环境,简流程、压时限、优服务、补短板。今年3月,制订下发了《营口市“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建设。截至10月20日,“全程网办率”达76.8%,“即办件比率”达50.06%,“平均跑动次数”降至0.23次,“网上实办率”达到61.04%。自贸区营口片区“先开后核”,企业在申请执照时就可在网上申请一个对公账号,办理业务更加透明、便捷、高效。

出台东北首个直播电商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立网红经济研究院,多点位布局建设营口1861网红电商产业园等平台,引进专业运营机构400余家,老边网红小镇被认定为全省首家网红经济示范基地,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10倍。获批东北地区唯一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兰旗机场开通首条东北支线机场全货机航线。多式联运常态化运营线路达到132条,物流节点覆盖东北全境。2020年,海铁联运量达101.2万标箱,占全国47%,占东北地区的三分之二。

2018年,跻身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综合贸易服务商联盟,成为“贸能通”全国第四家、东北唯一的外商运营中心。近百个国家近万个品牌、几十万种进口保税商品陆续在营口自贸区CBD的贸能港进口商品贸易中心展示销售。2020年,创新利用“云签约”“云招商”模式,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1200余次,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89个,新建续建亿元以上项目309个,辽宁(营口)航天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五矿营钢升级改造等项目竣工投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608万美元,增长21.9%。200余户中小外贸企业获得免费出口信用保险。进出口总额完成472亿元,居全省第3位。今年1—8月份,新签约项目449个,其中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154个,十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951亿元,同比增长26%。

高质量发展 创新赋能兴产业

创新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鲜亮底色,也是营口这座河海城市的鲜明品格。营口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重中之重,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推动新旧发展动能转换集聚,倾力构建富有时代感兼具地方特色的产业体系。

智慧赋能“老字号”。“老字号”产业是营口的记忆和积淀,更是潜力与优势所在。与新中国同龄的营口锻压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是名副其实的“老字号”企业。今年7月初,企业自主研发的6300吨电动螺旋压力机智能化生产装备正式交付一汽集团投入使用,这套全新生产线,利用CAD模块化、计算机仿真等先进设计理念和数字化手段,实现上料、加热、终锻、切边、冷却的锻压全过程自动化、数字化生产,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为了让“老字号”焕发“新生命”,营口咬定目标,以改造提升为主攻方向,强基础,瞄高端,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老字号”产业融合嫁接。

改造升级“原字号”。按照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的思路,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精准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把产业链拉长、抻直、拓宽、增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立足推进钢铁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有关部门收集整理钢铁企业上下游配套名单1500余户,产业链的集聚放大效应充分显现。坚持去“粗”取“精”,今年新增辽宁东盛生物降解材料等3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通过科技助力,加速“原字号”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转型升级。

蓄势发力“新字号”。实施引育壮大新动能专项行动计划,加快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环境友好型项目,打造一批“新字号”项目群。去年6月份以来,东北地区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全国首个区块链“星火·链网”骨干节点相继落户营口。目前,地区二级节点已覆盖镁质材料、精细化工、汽保设备、快速消费品等多个行业,通过对接企业平台、主动标识载体、系统覆盖等方式接入企业。积极培育“星火·链网”骨干节点注册账户,通过“链网融合”促进数据和资产上链。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确定今年投资20亿元,新开工、续建、储备25项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

创新创造,结出累累硕果。2020年,全市钢铁、镁制品、铝制品、石油化工、粮油食品饮料五大支柱产业产值超过1900亿元,现代农业建设扎实推进,物流、金融、旅游等服务业步入快行道,工业互联网、直播电商等数字经济迈上新台阶。

“十四五”时期,营口市还将深度构建全域创新发展生态,加快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核心技术攻关和服务平台搭建,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建设数字营口、智造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高品质生活 市民更有幸福感

华灯初上,渤海湾畔,市民们悠闲漫步,累了去茶庄听段评书,饿了去小馆喝碗香喷喷的油茶……感受着来自辽河老街的百年风情。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十三五”期间,营口每年投入70%以上财力用于改善民生,民生支出累计达812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为3.2%,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16连增”,“医保在线”支付+送药上门工作模式全国领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比“十二五”末提高33.9%、45.3%。将产业扶贫融入乡村振兴,实施扶贫产业项目199个,“京东·中国特产·辽宁巾帼扶贫馆——营口馆”投入运行,3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13710户、2714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现行标准全部脱贫。

扎实推进蓝天、碧水、青山、沃土工程,地区PM2.5平均浓度、空气优良天数分别比“十二五”末改善16.3%和12%,河流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中国(营口)望儿山母爱文化节,鲅鱼圈国际马拉松赛晋级国际田联铜标赛事,中国女排超级联赛辽宁队主场落户营口。

出门就能进公园,转角就能看见绿。街头小景展现城市文化,规划车位缓解城市顽疾,运动场地迸发青春活力,亲子元素和游艺功能收获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呼应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主城区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100个口袋公园全部竣工。广大市民举手投足之间,就能真切感受到营口之变、营口之美、营口之好。

传承雷锋文化,践行“营口有礼”,让城市更“绅士”,让港城更温情。

山海家园、三水之乡,百年商埠、现代港城。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营口,实现新跨越,焕发新气象。

行程万里,奋斗者进。聚焦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目标,营口市将紧紧抓住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提升开放发展能级、重塑产业发展优势的重要窗口期,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并重,丰富“内涵”与提升“颜值”并行,全面建设沿海经济带主轴城市、全省民营经济标杆城市、生态绿色低碳城市、高品质生活幸福城市,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河海之城时时处处彰显灵动秀美、精巧雅致、大开大合、时尚大气的独特魅力。

浩渺无极限,扬帆但信风。伴随着“十四五”规划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的落地实施,营口振兴发展的巨轮破浪远航……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